當個精子非常辛苦,他們要游過很長的距離,才能到達輸卵管,然後利用鞭毛擺動產生的扭力,鑽過卵子表面膠狀的外層。卵子分泌的黃體素(progesterone)能作為一個訊號,使精子改變行為,從原本平順地搖擺鞭毛泳動,轉為激烈地彈擊。但這中間的詳細機制,仍是未知。現在,科學家確切指出黃體素作用於精子表面的蛋白,這項新發現或許能開發「非荷爾蒙」的避孕藥。
十年以來,科學家推測,卵子分泌的大量黃體素,對精子而言是種訊號,使他們能改變鞭毛的行為,產生足夠的扭力鑽過卵子表面。因為精子的反應只在幾秒內發生,所以科學家有足夠的理由猜測荷爾蒙受器蛋白位在精子表面,而非細胞內。
2001年,研究人員希望能從不孕男性及雄鼠身上,找到黃體素受器蛋白的突變,會干擾一種只存在於精子鞭毛稱為「CatSper」的鈣離子通道蛋白。但研究精子對黃體素的反應並不容易,精子不如其他細胞好操作,至少他不會乖乖待著。
兩組研究團隊將研究神經元的微電極,植入單一精子中,成功的找出CatSper和黃體素的關係。微電極記錄了精子接收到黃體素後,鈣離子進入細胞內部產生的正電位改變。
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生理學家Steve Publicover認為,這研究最後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男性的精子對黃體素沒反應,而導致不孕。同時他也注意到,這兩個研究團隊成功在精子植入電極,全世界只有少數研究室有這樣的技術。
資料來源:ScienceNow [16 March 2011]
相關消息:NatureNews [16 March 2011]
123123123123123
123123123
123123
12222222222
Today is Monday.
I'm testing out a new plugi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