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有產品能與水泥同樣堅硬,但只要出現微小裂縫,就會造成結構惡化、漏水,必須斥資修復。
戴夫特科技大學兩位研究員正希望克服這項問題,自2006年起,微生物學家鍾克斯(Henk Jonkers)與水泥開發專家施朗根(Eric Schlangen)合作,希望研發出自癒型混凝土(如圖),阻止水泥出現裂縫,延長建築物壽命。
裂縫寬度常只有0.2釐米至0.4釐米,但水分就會滲入,危害水泥與鋼筋結構,但兩人企圖化危機為轉機,將細菌孢子混入混凝土,做為滲水時癒合的媒介。
鍾克斯指出,水分滲入時,會觸動細菌孢子,將媒介轉變為石灰岩,即可封住縫隙,隧道、地下室、高速公路都是理想的潮濕環境,均可因這項新技術獲益。
英國格林威治大學建築與營建學院資深講師阿姆斯壯(Rachel Armstrong)表示,這項計畫是「發展『活材質』的里程碑」。
不過阿姆斯壯也提到,「生產方解石並不會加強混凝土結構,只是阻止裂縫持續擴大」。
除了這項新發明外,過去亦有不少具自行修復功能的混凝土,不過兩人研發的成果修補裂縫的長度較以往多十倍。
目前最大難題為提高產量、壓低價格。
多家企業與機構均對這項發明頗感興趣,希望藉由延長建築物壽命,節省長期開銷,也包括荷蘭道路事務部在內。
兩位研究人員預估,新產品約四年內可上市。
以下影片裡,由鍾克斯介紹這項生物水泥產品:
其他語言版本: 英語, 義大利語
本文原載於獨立永續專業團體「未來論壇」雜誌《Green Futures》。照片來源:astounde
轉載自 This Big City 城事
123123123123123
123123123
123123
12222222222
Today is Monday.
I'm testing out a new plugi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