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非洲稀樹大草原上的大型動物欠白蟻一份大人情。一項研究指出,白蟻丘附近的區域,明顯維持較多灌木和樹木;此外,大象、獵豹和斑馬也會跟著出現在這附近區域。 紐約大學的生理學家 Scott Turner說:「這是白蟻維持整個生態系最好的例子。」
大多的非洲稀樹草原的土壤又硬又乾,但每五十公尺左右,你可以看到一個約一英呎高的蟻坵被綠草覆蓋。非洲白蟻可以花上一世紀來建造蟻丘。就像蚯蚓對於農地,白蟻能使土壤更透氣,更多水份滲入。白蟻的糞便還可讓土壤更肥沃,含有較多的氮及磷。這樣的環境,使草、灌木和樹得以生長。但白蟻究竟對這生態系有多大的影響呢?
為了了解這個問題,研究人員藉由田野調查,和電腦模擬的結果發現,稀樹草原上的優勢種 – 金合歡樹,相較於不長在蟻坵旁的個體,多長出60%的新芽;果實數量多兩倍以上的;還多吸引了40%的昆蟲出現。而較多的昆蟲亦吸引其他大型動物出現,像是壁虎在蟻坵旁的金合歡樹上多出現了40%的數量。
蟻坵旁的綠草也吸引了其他大型食草動物,像是斑馬和水牛。而這些食草動物的糞便也使該區域的土壤更肥沃。
這份研究或許可以使非洲的農夫不消滅白蟻,轉而嘗試維持白蟻的存在。
資料來源:ScienceNow: Termites Help Build Savanna Societies [25 May 2010]
123123123123123
123123123
123123
12222222222
Today is Monday.
I'm testing out a new plugi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