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ginal publish date:Mar 08, 2002
編輯 John C. H. Chen 報導
硬碟不夠大嗎?一個以『光』來控制的塑膠磁碟將可能可以解決你的問題。
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Columbus的Arthur Epstein和the University of Utah in Salt Lake City的Joel Miller發現了一種有機化合物。這個分子的磁性可以利用光來改變。儘管目前只能在攝氏-198度的低溫下工作,但是這仍然對未來的磁光儲存系統帶來了新希望。
不過他們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想辦法將工作溫度上升到-196度也就是液態氮的溫度。如此一來便可以利用便宜的液態氮來進行冷卻的工作。
磁性記憶體的原理是利用磁區的磁力線有方向性(向上或是向下),因此可以用來記錄二進位資料的0與1。傳統記憶體中,記憶體磁性的改變是利用電子方法改變,而在磁光系統中則是利用雷射光聚焦來改變分子的磁性性質。
其實磁光記憶體已經不是新東西,市面上早已有商業化的產品出現。不過他們所用的方法是對要改變磁性的區域加熱。這個新材料的特殊點在於當藍光雷射照射要改變的點的時候,該區域的磁性是更為增加。要恢復的方法是照射綠光雷射或是回溫到攝氏-23度。
這個新發現可能會使以後的磁碟變成根據磁場的強弱來辨識0與1的分別,同時可以利用小型的聚焦雷射來進行讀寫的工作。不過Epstein也承認,要達到商業化的嚴格標準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的。
原始論文
Pejakovic, D. A., Kitamura, C., Miller, J. S. & Epstein, A. J. Photoinduced magnetization in the organic-based magnet Mn(TCNE)x.y(CH2Cl2). Physical Review Letters, 88, 057202, (2002).
參考來源:
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:
- 本文採用書面授權轉載模式,詳細著作權聲明與轉載規定請見 http://sciscape.org/copyright.php。
123123123123123
123123123
123123
12222222222
Today is Monday.
I'm testing out a new plugi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