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ginal publish date:Jun 12, 2002
編輯 John C. H. Chen 報導
科學家製造出了新的超導電路,資料傳輸速度比矽晶片更大三倍。
利用超導體來製作微處理器一直是許多電機工程人員的夢想。因為超導體的零電阻特性,電流可以快速的流動而且沒有能量損耗,所以處理再多的資料也不會有發熱的問題。
要利用超導體製作電腦所需要的微處理器有幾個關鍵。第一要能夠製造出數位電路,也就是創造出0與1的態。超導體在這方面展現出了極高的反應速度。在2000年,超導電晶體被製造出來,而一年後超導微處理機(micrprocessor)也被製造了出來。不過問題是資料傳輸的速度太慢。
加州the TRW Space and Electronics Group的Quentin Herr及研究人員發展出利用超導相變溫度為9K的鈮(niobium)來製作超導電路,並利用液態氦來冷卻。他們可以把資料傳輸速度提升到每秒60 billion bits,約是傳統矽晶片的三倍。
這種高速的電路對於未來超級電腦的設計上具有重要的影響,但是在商業化之前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。例如超導體需要降溫,這將會造成使用者沉重的負擔。
原始論文
Herr, Q. P., Smith, A. D. & Wire, M. S. High-speed data link between digital superconducting chips. Applied Physics Letters, 80, 3210 – 3212, (2002).
參考來源:
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:
- 本文採用書面授權轉載模式,詳細著作權聲明與轉載規定請見 http://sciscape.org/copyright.php。
123123123123123
123123123
123123
12222222222
Today is Monday.
I'm testing out a new plugin.